簡介:廣東科學中心座落于廣州大學城,是廣東省實施科教興粵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養的大型綜合性科普場館。廣東科學中心具有科普教育、科技成果展示、國際學術交流和科普旅游四大功能,通過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被授予世界“最大的科技館/科學中心”稱號,是我國綠色建筑代表工程,廣東省科技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和廣州市的城市名片。
廣東科學中心于2008年9月26日建成開放,占地面積4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4.07萬平方米。館內設有12個常設主題展館,500余件(套)展品及多個臨時專題展區,建有4座科技影院(IMAX3D巨幕影院、4D影院、三維影院和虛擬航行動感影院),及融自然、科技和藝術為一體的室外科學探索樂園,擁有8萬平方米生態湖、2000多種嶺南特色植物和數十個室外展項。
售票時間:展館門票 9:30-15:30;展館年票 9:30-15:30;科普電影 9:30-16:30;商業院線:售票時間截止當日最后一場開場后半小時。
開館時間:周二至周五 9:30--16:30;雙休日及法定節假日 9:30--17:00 周一閉館(黃金周 節假日除外)。如有變動,另行通知。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小谷圍大學城科普路168號
電話:(020)39348080
傳真:(020)39348000
郵編:510006
本文來源網絡,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即刪。
關于2024第六屆GME廣東機床展的布置時間,由于直接針對該展會布置時間的具體信息較為有限,且這類信息通常不會廣泛公開于非官方渠道,因此小編將基于一般展會籌備流程、相關展會信息以及邏輯推理來嘗試構建一個合理的分析框架,以間接推測其可能的布置時間。
展臺設計搭建和報館時間通常會早于展會正式開幕時間。雖然目前沒有明確的官方文件詳細列出具體的設計搭建和報館時間,但根據過往展會的慣例,設計搭建時間一般會提前3-5天開始。因此,預計設計搭建和報館時間可能在2025年8月3日至5日左右。
簡介:廣州藝術博物院位于白云山腳麓湖岸邊,總投資近兩廣州藝術博物院億元人民幣。藝博院是全國獨有的集多位藝術家名人館、專題展覽館、交流展覽館于一體的現代化大型藝術類博物院館。嶺南畫派大師關山月、趙少昂、黎雄才、楊善深、楊之光,書畫藝術大家賴少其、廖冰兄,收藏大家歐初、趙泰來,在藝博院都有以他們名字命名的專門的名人館。廣州藝術博物院現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外免費開放。
虛擬展廳越來越多的行業被廣泛使用,畢竟它能夠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手機瀏覽,近年來,一些大型的博物館、歷史陳列館、藝術館等都開始開發虛擬展廳,甚至每次重大展出也專門開發,方便國內文物愛好者,甚至學校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宣傳教育的手段,近日,從龍門石窟研究院了解到,“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虛擬展廳正式上線。即日起,龍門石窟愛好者即可足不出戶觀看龍門石窟在廣州舉辦的展覽。
經上級主管部門同意,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確保游客安全的前提下,東莞市科學技術博物館自2020年5月19日起恢復對外開放。
綠色環保與可持續發展:在展臺布置上,展會將強調綠色環保理念,使用可回收材料和節能設備,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11月2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部和意大利教育大學科研部主辦,山東省科學技術廳、濟南市人民政府、中意技術轉移中心承辦的第十屆中意創新合作周濟南分會場開幕式舉行。來自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600余位中意代表共商合作,深化兩國科技創新交流。
近日,一座滿懷著吉州人工業情懷的躍進路工業記憶展覽館在吉州區古南鎮街道桃樹下社區建成并開放。古南鎮街道桃樹下社區躍進路原為吉州區工業聚集區,分布著水泥廠、紅聲廠、線材廠、皮件廠、樟腦廠等數十家工業企業,該社區現所處位置也是原江西電線電纜總廠的家屬區。
從河南省地質博物館了解到,根據國家文物局、省文物局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有序推進博物館恢復開放指導意見,經上級部門同意,該館部分展廳恢復對外開放。